加利利海(Sea of Galilee)是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,沿岸一帶是主耶穌傳道的根據地,也是門徒的家鄉。在西岸的提比哩亞(Tiberias)坐遊船一睹加利利海的風采後,沿海邊公路順時鐘往北走,可先後到達彼得受職堂(Church of the Primacy of Peter)、五餅二魚堂(Church of the Multiplication of the loaves and fishes)、八福山(Mount of Beatitudes)和迦伯農(Capernaum)。
「五餅二魚」是唯一四卷福音書都有記載的神蹟(可6:30-44)。記念主耶穌以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神蹟的五餅二魚堂(Church of the Multiplication of the loaves and fishes),座落於塔加(Tabgha),希臘文是「七泉」,是水源豐富的地方。五餅二魚堂內有一塊石頭,據說是昔日主耶穌行神蹟的地方。石頭前面有五餅二魚的馬賽克,左右兩旁地板有幾何圖形和動植物圖案的馬賽克,但仔細看五餅二魚的馬賽克,不知為何只有四個餅呢?
短暫停留五餅二魚堂後,我們前往主傳道時常常到的迦伯農(Capernaum)。迦伯農的遺跡有一座古猶太會堂、彼得的家和一些民居遺址,當中有殘缺不全的雕刻石柱和壓榨橄欖的工具。古猶太會堂是一世紀前的建築物,後來於公元前第四至五世紀後加建,原會堂有兩層,但現在只餘下數根石柱。據說主曾在這裡說:「我就是生命的糧。到我這裡來的,必定不餓;信我的,永遠不渴。」(約6:35)。會堂隔壁是彼得的家,其上建築了一座八角形的彼得故居紀念堂。
根據聖經記載,主耶穌在迦伯農時,曾在加利利海邊呼召門徒,並行了許多神蹟,例如醫治彼得害熱病的岳母(路4:38-39)、從房頂縋下的癱子(路5:17-26);醫治百夫長的僕人(路7:1-10)、患血漏的婦人、兩個瞎子和啞巴(太9:18-22, 27-34);使睚魯的女兒復活(太9:23-26);趕鬼(路4:31-37, 40-41)等等,可惜迦伯農的人不悔改,所以主向他們發出警告(太11:23)。
加利利充滿主愛的足跡。這位有血有肉的人子十分「貼地」,祂曾到各城各鄉傳道、醫病、趕鬼,甚至使死人復活,所以很多充滿需要的人從四面八方,遠至拿弗他利(以色列西北部近地中海邊)、推羅、西頓的人,也來擁擠祂,希望病得醫治,肚子得飽。主常常忙到連吃飯和休息的時間都沒有,但祂體恤人的需要,憐憫人的痛苦,主動去到有需要的人群和家中,一個一個去關心,一家一家去探訪,醫治人的肉體和心靈。這是何等佳美的腳蹤和榜樣!
午飯後,由迦伯農到八福山(Mount of Beatitudes),路程很短。八福山位處加利利海邊,是紀念主傳講「八福」的地方(太5:3-10)。山上的八福堂是近代建築,教堂內頂部有八角型設計。我們從八福堂旁的小路向加利利海邊方向往下走,途中找到一個遊客罕至的地方唱詩、敬拜。這裡最吸引我的,是山上寧靜的花園和這個陡巖的隱密處。
車沿著加利利海邊公路繼續順時針方向走,路經據說可能是格拉森「鬼入豬群」的山崖,遠眺大使命山。沿公路再往南走,到達約旦河中游的大浸池(Yardenit),相傳是施浸約翰為主耶穌施浸的地方,這裡供人免費參觀及舉行浸禮,所以很多朝聖者特地到此地受浸。近代考古學家根據種種發現,認為主其實應該在靠近以色列和約旦邊境之間的約旦河段受浸。
到以色列遊覽,大部分見到的,都是遺跡和教堂,由於年日久遠,加上歷代不同宗教或政治背景的組織在原址上破壞或加建,現在已很難見到原貌,甚至有些遺址的位置仍然在爭辯不休。今次是我第三次來以色列,吸引我的,不是如畫風光、地道美食、風土人情,最重要的,這是主耶穌降生、成長、傳道、受死、復活、升天、再來的地方。我希望能根據聖經內容,在以色列不同的地點,更深入了解有關的人和事,相互印證。感恩這次旅程能重蹈主愛的腳蹤,享受與弟兄姊妹一起感恩敬拜,體會主對我們心靈的顯現,還有比這更寶貴的嗎?
請尊重版權,請勿自行下載相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