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可曾想到,駐足在有石柱和壁畫的石路,竟然是昔日的古羅馬大街,有點像我們的「彌敦道」呢?
耶路撒冷被毀後,羅馬皇帝哈德良參照羅馬城市的標準,在城的中央重建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道「卡度」(Cardo),北自大馬士革門(Damascus Gate),至主後六世紀再延長至聖墓堂(Church of Holy Sepulchre)和南面的錫安門(Zion Gate)。「卡多」的中央街道寬40英尺(12米),兩側有柱子,兩旁購物區的總寬度為70英尺(2米),與今天的4車道高速公路相若。
「卡度」(Cardo) 是耶路撒冷的主要通道,它的結構大致分三層,最底層供遊客觀賞遺跡,中層是購物大道,最上層是民居、會堂或其他建築物。購物區的柱子支撐著覆蓋的木製屋頂,保護顧客免受日曬雨淋,也有部分已重建為現代購物車道,有售賣精美紀念品的小店。往北離開猶太區時,這大道成為基督徒和穆斯林區的分界。
「卡度」(Cardo)的牆壁有一幅似曾相識的馬賽克地圖,啊!忽然想起了!那不是多年前在約旦米底巴(Madaba)的希臘東正教堂看過嗎?那是教堂地板上一幅完整的以色列馬賽克地圖,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聖地地圖。地圖以希臘文標示地名,描繪耶路撒冷的卡多大道上有兩排柱廊,從北到南貫穿整個城市,還有城牆、城門、教堂,苦殤路和聖墓堂都清晰可見。此外,除了馬賽克地圖外,還有一個希伯來文和英文的地圖介紹牌,幫助遊客解讀。
一面走,一面看,殘缺的柱、剝落的牆和其上開始再度褪色的壁畫,想像「卡多」昔日熙來攘往的繁華情景,所謂滄海桑田,不禁有點唏噓。不久,走到舊城區東南角的猶太區廣場(Jewish Quarter),這裡是猶太人聚居的地方,有露天咖啡店,有最著名的猶太會堂(Hurva Synagogue),還有由聖經研究所建造,高度超過兩米,鍍上43公斤(95磅)金的金燈台,這是聖殿毀壞以來首座建造的燈台,據說預備給第三聖殿使用,現時只在猶太區展出。我們當然把握機會,不停的拍照。
可惜來去匆匆,如果下次有機會舊地重遊,希望可以在露天小茶座品嚐地道咖啡,或與這裡的居民聊聊,認識他們的風土人情,感受這裡的生活氛圍就太好了。
請尊重版權,請勿自行下載相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