算不上天資聰敏,卻活在精英主義社會中;
社會將人與人比較,自己又要求完美……
當中的壓力,誰人能知?
人比人,比死人!
唯有那位真神,不是以人的成就去衡量人的價值。
活在祂無條件的愛裡,
沒有懼怕,只有甘甜。
「然而,我今日成了何等人,是蒙神的恩才成的……」(林前十五10)
誓要成功,得人認同
什麼是「成功」?世人有很多定義,有人看財富,有人看社會地位⋯⋯有了這些「成就」,才會被認同。我很想得到別人稱許和肯定,在社會上平步青雲,因此也落入終日拚搏的光景中。縱使自己不想與人比較,卻總覺得社會自動將別人與我比較。隨之而來的,是一波又一波的壓力。
我在天水圍一間「第三組別」的中學就讀,於是,社會加我在身上的標籤接踵而來:「第三組別」的中學,大多不是好學生,很難有出頭的一天。我也自知自己與名校學生相比,望塵莫及。那刻,我深覺無奈、諷刺、憤慨。還好我是個樂觀的人,決定化悲憤為動力,要在學業上有一番成就。自中一開始,我用功讀書,誓要以學業成績,使所有曾取笑或輕視我的人啞口無言。我無所不用其極,做練習、上堂發問、補課、在自修室「打躉」……可是,成績不見得突飛猛進,只徘徊在中上水平。
一場意外,發現真愛
中四那年,可算是我學習生涯的低谷。有一天黃昏,我與同學打排球時撞傷肩膀,隨即送入急症室。當晚我收到醫院報告,真是晴天霹靂──我的鎖骨骨折,醫生建議我停學休養。一個渴想考第一的人,竟在關鍵時期不能上學,不能執筆寫字!這種「天意弄人」的感覺,不知你曾否經歷過?那刻,我不單痛在身體,更痛在心中,因為「以學術成就攀上社會階梯」的夢想幻滅了──考第一、入大學,彷彿離我遠去。我一切努力,都付諸流水!
我不用回校上課,於是有空去想一些學業以外的事情。記得年幼時,媽媽帶我參加教會聚會,又有不少基督徒與我分享神的恩典。而令我驚訝的,是我走在人生幽谷時,我最大的幫助和支持,竟來自一班基督徒!他們主動探望我,為我祈禱。我康復後,他們帶我行山、露營。到我生日,他們為我慶祝,多年如是,從未間斷。我們好像一家人。而我發現,他們的付出和關懷,不是因為我的成就,不是在於我的表現,乃是出於一份無條件的愛。神對我的愛,藉著這班基督徒表達出來。
浪子歸家,父愛無價
聖經裡有一個「浪子的比喻」,記述慈父看見離家出走的兒子回轉,便衝出去擁抱他。我就像那浪子,雖然年少時已聽過天父的名字,卻不歸家,但祂一直在我心中叩門。那刻我終於明白,天父一直在等候我回家,於是我下定決心跟從神。果然,神的恩典滿滿傾倒在我身上,我享受到成為基督徒的福氣,又經歷教會的豐富。首先,我體會主耶穌的接納和個人的愛;聖經說:「祂是愛我,為我捨己」。我不用再比較,因為神以最高的愛愛我。
我不再患得患失,感受擔子輕省。主耶穌說:「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,我就使你們得安息。」我學懂倚靠神,凡事交託祂。藉著祂的幫助,我中五時考獲全級「狀元」,這個我一直靠自己寒窗苦讀仍遙不可及的目標,竟在基督裡如願以償。
不單如此,天父的安排確實遠超我所求所想。我從前面對考試,便會極度不安,但我很平安地面對「香港中學文憑考試」。放榜那天,有弟兄姊妹伴我左右,給我支持。最後,神引領我升讀大學,修讀我心儀的學科——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。神的大能,配合我自己的努力,我的成績更上一層樓。神又為我預備海外實習的機會,帶領我到美洲參與慈惠工作、傳揚福音、探望教會。感謝神,不斷擴張我的境界,又使我每天享受祂豐富旳恩典。願你認識神,活在祂的愛中。
*******
據說世上有三種愛:
第一種是「如果愛」——如果你品學兼優,我便愛你。
這種愛包含期望,也帶著要求;
第二種是「因為愛」——因為你出類拔萃,所以我愛你。
這種愛附有前設,又預留退路。
第三種是「無論愛」──
無論成敗、高低、得失……這份愛仍長存。
神無條件的愛使人富足,並不加上憂慮;
更是昨日、今日、直到永遠都不改變。
盼望你今天尋著這份不簡單的愛!
Alfred
這按這裡下載單張
香港神的教會 20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