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講到新耶路撒冷是真實的城,但同時我們接受準確的解釋,無論是靈意或其他意思。約翰福音第十四章1節,太寶貴主釘十字架前那晚所說、所做、所禱告的。主講到彼得三次不認祂,但祂接著說:「你們心裡不要憂愁;你們信神,也當信我。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;若是沒有,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。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。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,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,我在哪裡,叫你們也在那裡。」(約十四1-3)很清楚,主說在父的家裡,我們現在當然知道,那就是新耶路撒冷,有許多住處;不是一些表號,而是一個家,有很多住處。既然說得很清楚是住處,就是住的地方。若是沒有,主就早已告訴他們。祂說:「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(很清楚說)地方去。」所以,祂是正在預備地方。祂再說:「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。」有些英文聖經將「住處」譯為mansions,不是劏房。
另外,這裡的「預備」,與「神為愛祂的人所預備的……」(林前二9)的「預備」是同一個字。「預備好了,就如新婦妝飾整齊,等候丈夫。」(啟二一2)的「預備」,應是同一個字,很清楚。有些人說這不是一座真的城,解釋到不堪入目!若地方不是真的地方,城又不是真的城,那麼聖經中到底哪些事物是真的?這麼直白的聖經,又有眾多其他聖經助證。我們看看希伯來書十一章:「亞伯拉罕因著信,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,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;出去的時候,還不知往哪裡去。他因著信,就在所應許之地作客,好像在異地居住帳棚,與那同蒙一個應許的以撒、雅各一樣。因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,就是神所經營所建造的。」(來十一8-10)這裡說得很清楚。我們再看:「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,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;卻從遠處望見,且歡喜迎接,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,是寄居的。說這樣話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個家鄉。他們若想念所離開的家鄉,還有可以回去的機會。他們卻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,就是在天上的。所以神被稱為他們的神,並不以為恥,因為祂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。」(來十一13-16)他們是等候一座真的城,不是表號或寓意,若說他們是在等候一個表號或寓意,就很可笑了!神又怎會經營和建造一個表號或寓意呢?而且,他們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和寄居的,表明要找一個永久和更美的家鄉。他們從遠處望見,就歡喜迎接,真的有家鄉。他們離開從前的家鄉,去尋找家鄉,不是尋找一個表號;他們是羨慕更美的家鄉,不是更美的表號。而且說得很清楚,神被稱為他們的神,並不以為恥,因為祂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,實在太清楚!若這城不是真的,而是預備了一個表號,或是教會──但他們不是等候教會,他們不認識教會,教會在舊約根本是個奧祕,連先知也不知道,所以他們沒有理由是等候教會。他們根本不知道教會,一點也不知道。若他們弄錯了,相信神會糾正他們,對嗎?但很明顯,他們尋找一座城,不單沒有錯,神更稱許他們,甚至說神被稱為他們的神並不以為恥。神確實已經為他們預備了一座城,他們是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,絕對不是教會,因為他們對教會完全無知,不可能羨慕一些他們不知道的事。他們所離開的地方,是真的地方,所羨慕、所尋找的家鄉,也是真的,只不過是在天上。
這城是神所經營和建造的,也是更美的。很清楚,不可能是教會,也不是表號,他們是尋找真的地方,其他的說不通。希伯來書第十二章同樣清楚講出,天上的耶路撒冷不可能是教會,或者只是表號,因為當中有真實、重要、眾多的事。千萬天使的盛會,不可能是在教會中間或在一個表號裡,而被成全之義人的靈魂更不可能在教會裡面,完全說不通,也不可能在表號裡。聖經本身說得很清楚,只是人弄出來,因為他們覺得難以接受,覺得城不可能那麼大。其實,正是因為城那麼大,我們才能接受,若沒有這麼大,我們的空間可能連「劏房」都不如。證明確實是神的話。有些人覺得,不可能有那麼大的一顆珍珠來做門,不可能有一千多里高。可是,我們實在需要這麼大的地方,因為歷代有很多聖徒。
「我們在這裡本沒有常存的城(地上的城全都會過去),乃是尋求那將來的城。」(來十三14)我們不可以說前面的城是真的,後面的就不是真的。如果說城是教會,而「我們」是指得救的人,就變成教會尋求教會,實在可笑!所以確實有一個真的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