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看希伯來書第十二章第1節:「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」,就是第十一章所說的見證人。信並不是人所說的積極思想或自信心,因著信,有信心的對象,就是神自己、主自己。所以你也要看到祂,對嗎?想到祂、看見祂在你心中是真實的,否則你怎信祂?若你連想都不想祂,你不可能信祂、倚靠祂,這絕對是惟一的路。實際上,人就是因不信而墮落。在這麼好的環境,也可以墮落!因為不信,你就會墮落,無論什麼環境。我說過,與主相連也是這樣——枝子連於葡萄樹,你倚靠祂汁水的供應,這是信心生活。
雅歌一次次提到佳偶的頸項,頸的作用在於將頭和身體相連,信心與頸項的作用一樣,將我們與主連起來。雅歌形容頸項好像大衛建造收藏軍器的高臺,懸掛著盾牌(歌四4),一方面能保護我們,就如以弗所書所說,拿著信德當作籐牌,可以滅盡那惡者一切的火箭(弗六16)。信心不單可以作為防禦,根本是為了能享受祂。你信主那天,為什麼會變化?就是因為你接受祂為你救主,倚靠祂,用信心接受祂,享受祂和祂所作成的,與祂聯合,很實際地享受祂自己,心裡很要祂。祂根本已經愛你的,很想向你湧流,將自己給你。過去只是你一直把自己的心門關上了,你不接受、不理會,但信主那天,你接受祂為你的救主。你一倚靠祂,祂就救你。那麼從那天開始,你就已經與主連起來。聖經說到我們要有起初確實的信心(來三14);歌羅西書說,我們信祂之後,要遵祂而行(西二6),繼續這樣行;羅馬書也說到,我們是從信到信,都是那條道路。
我信主六十年,一直是走信主當日所走的路,只是認識更多、信更多、享受更多,但也是因著信,沒有改變,不可能有第二條路。無論過去你經歷多少、認識多少,你今天若不倚靠祂,你那些經歷不過是認識而已,雖然是真的,但沒有藉著這些認識來過信心的生活,繼續倚靠他。所以如今常存的有信,沒有信,不用說別的,沒有盼望,也不會有真愛,只有人間的感情,這些是連未信也有的。有時候我們可能會覺得自己既然已信主,就不用再怎麼運用信心,但主說離了祂就不能作什麼,就是因為我們不信,不倚靠祂,離開了祂,所以沒法享受祂。枝子不享受葡萄樹的供應,就沒法結果,不能做什麼,就是這麽具體的表達。所以最近講到的「與主相連」是一樣的,幫助我們繼續活出信心生活,很具體,你要清楚、注意,並協助你繼續活出倚靠祂、與祂相連的生活。這很具體,不像那些抽象、容易忽略的事物。信了主之後,又該如何信下去呢?就是看見自己的心已經和祂相連了,這可能相對容易掌握。
那我們該如何走前面的路呢?這裡提到:「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,如同雲彩圍繞著我們,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,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,存心忍耐,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,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。祂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,就輕看羞辱,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,便坐在神寶座的右邊。」(來十二1-2)「擺在前面的喜樂」就是盼望,而盼望根本就是信心的前望。主讓我們看到,這樣的生活,可以忍受十字架的苦難,很厲害!我們今天所遇的,比起十字架的苦,實在不算什麼,但祂仍然可以經過。主耶穌經歷的,比起希伯來書第十一章提到的人所經歷更厲害,但祂已經勝利,坐在神寶座的右邊,得著榮耀!祂為我完成了這個榮耀的救恩,成為無數人永世無盡的祝福。這給我們很大鼓勵,就是鼓勵我們看主自己,去走前面的路。
仰望耶穌,英譯為looking unto Jesus,就是轉眼看主,心眼望主,瞻仰就是看主自己。我們每個心裡的歷史不同,影響我們外在不同。我們經過的難處、遇見的環境可能差不多,但為何我們會不同呢?取決於我們心裡的真相,就是我們心靈眼睛看見的,和我們所倚靠的供應的來源。人眼看不見,神卻全都看見,這才是最真實的東西;人看外貌,神卻看內心。而你的心與神的關係和經歷,是會影響著你在地上的生活,以及能否勝過這世界。
詩歌:因信而活而樂(神家詩歌第7冊41頁)
詞:余光昭 曲:C. H. Gabriel
信心生活,所向無敵!
因信歡呼,因信前征,
因信誇耀,高歌、讚美;
因信而活,主、我滿足。
信心生活,所向無敵!
百般試煉,皆以為樂;
烏雲之下,見主笑容;
任何環境,與主擁抱。